最近对一些东西或是有了新的认识,或是有一种还有这种操作的感觉。并且最近一段时间的状态比起六月份好太多了,应该是因为自己的格局在慢慢打开。
首先谈一下英语,它令我头疼了不知多少年,最近终于没有之前那么恐惧了,有一种像C语言一样的感觉。这主要是源自于跟随两个老师的学习(Z老师和L老师),对单词和文章有了正确的把握,也对英语有了些自信。关于单词,最重要的是这个单词的感觉,而并不是之前记忆中的汉语意思。因为在某些时候,一句话即使你所有的单词都认识,但还是理解不了那句英文是什么含义。而对于文章,最主要的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和主旨,尤其考试题中的文章。并且这些英文文章都是一种线性的思维,一句话与上句和下句都是有关联的,通过这种关联推理词义或空缺单词是很有效的。借用学到的方法,最近的阅读和完形再也不是五五开了。
其次说一下马原,有一丝丝的喜欢上了这门课,当然并不是因为听老师那种鸡汤式的灌输思想。(对于鸡汤,我的态度是:人有的时候是需要一些鸡汤来“骗”自己的,毕竟这从本质上也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;但整天沉浸在鸡汤中,不做实事,那似乎和接受传销没什么区别。)最主要的原因是让我对一些问题看的更加客观、更加本质。例如将唯物辩证法中的三大规律——质量互变规律、对立统一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,应用于现实的许多问题,就会更加清楚认识到:遇到问题的本质是一种自我矛盾,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;整个过程是一种由肯定到否定,再由否定到否定的发展过程。正如我大学毕业到现在也是这样一种过程:肯定到否定(工作到离职),再由否定到否定的过程(离职到考研);其实在离职的时候没有想过会来考研,是在“否定到否定”中决定的考研。
最后说一下“生活不易”,并不是为了说我的生活有多么不易,只是想说不易的生活让我更加满足和快乐,这种满足感和快乐感不是一种即时的体验,是一种在未来带给我的,即“The very things that in the moment dampen our moods can later be the sources of intense gratification and delight”。之所以有这种感受,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生活的思考;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个自己喜欢的歌手——毛不易。
第一次听毛不易的歌是他的《消愁》,感觉很好听,就单曲循环了。当时只是喜欢这首歌,并没有太在意他其它的歌。而在某天早晨闹钟响起,躺在床上不想起床,在手机上无意听到另一首歌《像我这样的人》,心里一种说不出的感觉(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扎心)。“像我这样优秀的人,本该灿烂过一生,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,还在人海里浮沉……”,这似乎把自己的现状完完全全的呈现出来,还有一句“像我这样莫名其妙的人”有一种莫名的心酸。从此便喜欢上了毛不易写的歌。
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一下,他为什么能够写出来那么好的词。首先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,即这些词是源于他的意识;而意识又源于物质,是对客观物质的主观映像,即这些便是他自身所经历的,也就是他想用名字告诉别人的——不易。其次用辩证的思想看待他所经历的不易,他这些不易的经历便是他创作的源泉,即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。
当然写这么多,也是一种期许吧,希望自己接下来不易的生活磨砺出更好的自己,也希望毛不易能写出更多让我单曲循环的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