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,没有做多少事情,唯一一件就是考研。一开始决定要去考研是一时冲动,并没有考虑太多。等到了学校开始复习时,说实话有些后悔。一方面是看到要考的科目,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;另一方面,也没有想好方向和学校。

      但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七月份,那段时间非常热,但状态却渐好。在那段时间,终于想通了,觉得当时决定考研是一件正确的事情。也是在那时有些自我感觉良好(膨胀),于是就选择考去北京,但是具体的方向还是没有想好。

      8月底,开始专业课复习。复习过程算是一路顺利,并没有太多问题。政治也开始慢慢复习。等到了考前的一个月突然有一些慌,主要是政治和英语作文。就再报了一个在线的冲刺教程。在最后的一个月,没怎么复习数学和专业课,做了一套2015年数学真题,以及专业课的模拟题,也没太多问题。于是乎又有些膨胀了,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复习数学和专业课。

      考试第一门政治,选择题一开始有些懵,等答完了选择题,状态还可以。对于后面的简答题,总有一种问题的答案在材料中已经给出的感觉,并且之前背诵的大部分都是材料中已经给出的。第二门英语,一上去就写小作文(没考之前感觉小作文练得已经很好了),又有些懵了,写完第一段第二段不知道怎么写,最后硬挤出来几句话。大作文写得一般,不好不坏的样子。阅读和新题型答完其实感觉还可以,完形翻译也不错。

      第二天,第一门数学,拿到题就感觉不太好。第一眼上去,选择题第一、二、三题都没有思路,往后看了一下有些慌。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答完选择题和填空题(剩下一道填空没写)。后面的大题,高数除了一道数列题之外,其它倒还有有思路。线代的两道大题的最后一问都感觉不会,还有概率论的最后一道大题的最后一问之前有见过类似的题型,但感觉计算量很大。还剩15分钟的时候,高数的一道大题稍微有点思路,最终还是把这几道题的最后一问都答上了。有一些虽然感觉会有问题,但希望能给个辛苦的过程分。第二门是专业课,选择和填空倒也还好,没太多问题,但大题的节奏没把握好,导致后面的题可能答不完了。原本操作系统的一道同步互斥编程题,只能随便写了两段程序,还有一道TCP的过程题,也随意写了答案。

      虽然说今年的数学比往年的题型要稍微怪异一些,但根本的原因是自己过于膨胀,没有复习好的原因。政治、英语和数学也对过答案了,只能说一句,结果很一般:没有想象中的好,但也并不是差到不能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