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,一路坎坷,经历了许多让人很烦的事情(比如手机丢了等等),但是自己的心态在慢慢变好。虽然现在还不能做到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但已经可以做到“不过分欢喜,也不过于忧愁”。当然2017也学到了许多东西,于是就在年末通过如下几个关键词总结一下。

      格局——在某个老师的英语课上,真正理解了这个词: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格局,就会做什么样的事情。其实想举一个人的例子,但是可能不太适合写出来,所以就拿自己当反面教材吧。在大学之前的我,总的来说有些沉浸于自己的世界,感觉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许多事情。可现实是,总是自我感觉良好,导致错过了许多很好的机会,比如当时在院科协技术部,有很好的资源,却没有利用。其实就是自己的格局不够开放,没有很好的大局观。当然这也是我要开始写一些文章分享自己所想所悟的原因。

      复杂——在奇葩说中一道名为“我们终将成为我们所讨厌的人,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?”的辩题中,罗振宇辩称:有关成长的本质就是我们不断变的复杂。想起小时候,我们会用好人或坏人评判一个人,或是用对或错评判一件事。等到现在,除了违法或是违背道德的事之外,我们似乎并不能完全评判对或错,仅仅可能只是立场不同、或是价值观有冲突所引起的。对于我们的成长,就是不断的将自己之前的评判规则或认识规则去打碎,然后重新建立新的规则、新的认识,也就是不断的变得复杂。

      框架——其实之前一直搞不懂为什么要写框架代码,特别是在读Linux内核框架时,一直是糊里糊涂的。直到最近,搞清楚一般英语长难句的结构时,才懂得读懂框架的重要性。之前在读一句英文时,并不会分析一个句子的结构,而是从左到右把所有的认识的单词读一遍,根据这些单词想象大概是什么意思。可想而知,经常理解出错。而当我把一句话的主谓宾等结构找出来,即使再长的句子,也至少可以读懂百分之七八十。因此,框架显示了一个事物的结构,它有助有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事物。

      机器学习——AlphaGo将人工智能引入了大众的视线,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机器学习的工作。虽然这是2016年的事情,但是当时我的理解是:人工智能确实有用,但离我们还很远。就在几个月前,无意间看了一个关于机器学习公开课的导论,其中讲了一个实例:通过一个简单模型,将一幅普通的风景照片,转化成一幅类似3D的效果图。我才意识到机器学习的应用性其实很广泛,或许它已经在我们身边,只是因为不是这一行业的,不知道而已。之后也看过CCTV机智过人中的一些应用,感觉有些东西是大势所趋。虽说不应该盲目跟风,但也要顺势而为,可能之后会考虑转向机器学习。

      修行——因为英语小作文,关注了一个老师的公众号“XXX在修行”。其实挺喜欢类似这种老师的风格,他会在课末,分享一下自己读过书中的一些诗或好的句子,也会在公众号上写一些文章。他这个人似乎很感性,也很理性;很爱给学生上课,也很喜欢读书。最重要的是他减肥成功了,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简直是前进方向呀。接下来的我,也会多读读书,写写代码,然后运动运动减减肥。

      最后,对于2018,只是希望一切安好!